電子通訊 2024年 9月
電子通訊 2024年 9月 |
|
控煙專題 | |
指定吸煙區的理想(逃離二手煙)與現實(積聚二手煙) 香港人口稠密,街道繁忙,不少市民在排隊或走在行人路上時暴露於二手煙害之中。有部分人認為設立「指定吸煙區」是減少非吸煙人士接觸二手煙的解決方法。在現實環境下,「指定吸煙區」未必能減少二手煙,更可能會造成其他社會影響。 |
|
近期活動 | |
學校互動教育巡迴劇場教育兒童辨識煙草禍害並推動無煙家庭 委員會於本學年為恆常無煙教育活動「學校互動教育巡迴劇場」推出全新劇目《西遊.降煙篇》。無煙代言人「咪點我」(阿Mike)進入《西遊記》的世界,幫助孫悟空三師兄弟脫離煙草禍害,從而讓學生了解吸煙的謬誤,推動學生堅拒吸煙,並鼓勵其家人及朋友支持無煙生活。《西遊.降煙篇》於2024年9月開始在全港各區小學進行巡迴演出,配以朗朗上口的主題曲和互動環節,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向學生傳達無煙信息。觀賞劇場後,同學可透過學習資源配套、短片及網上遊戲等,獲取更多煙害資訊,承諾建立無煙家庭。 |
|
委員會回應政府推出更具針對性的控煙措施 政府計劃在短期內推出10項控煙措施,以及在中長期持續探討多項控煙方案,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委員會)對此表示歡迎。委員會主席湯修齊表示,「政府的一系列建議當中,考慮了委員會及各界的意見,反映政府加強控煙、保障公眾健康的決心。我們樂見本港吸煙率進一步下降至有記錄以來最低的9.1%,相信在政府積極提出多項短中長期的控煙措施配合下,有助進一步將吸煙率下降,並營造無煙的氛圍,循序漸進地推動本港控煙發展,達至無煙香港的目標。」 |
控煙新聞 | |
吸水煙增加癌症死亡風險 水煙近年在香港流行,更有不少年輕人視吸水煙為社交活動。水煙因為加入眾多調味,而煙霧會先經過水才被吸煙人士吸入,常被大眾誤以為危害較捲煙少。然而,吸一節水煙(通常約一小時)所接觸的煙霧量相等於吸100至200支捲煙,接觸的有害物質亦因而更多。研究已指出吸食水煙與多種癌症有關,如肺癌、胃癌及膀胱癌。最近越南一項研究亦發現,吸水煙人士的癌症死亡風險較吸捲煙人士高。 |
|
泰國呼籲加強禁制電子煙和加味煙 人類大腦要到25歲才發育完成。大腦在此前特別容易受尼古丁影響。然而,煙草商不斷以年輕人為目標,以各種口味和設計誘使他們使用其產品,特別是電子煙、加熱煙草產品(加熱煙)及加味煙。雖然泰國於2014年已禁止電子煙(其定義包括加熱煙)的進口和銷售,但近年青少年吸電子煙的比率激增。為打擊猖獗的非法電子煙銷售,泰國政府呼籲加強電子煙法例,包括禁止管有電子煙。 |
|
美國吸煙率下降與「煙草21」政策及加味電子煙禁令有關 在美國,絕大部份的每日吸煙人士在21歲前就吸第一口煙,而電子煙更因其口味繁多而受年輕人歡迎。為防止兒童、青少年和青年染上煙癮,美國於2019年12月實施「煙草21」政策,提高最低合法購買煙草產品年齡至21歲,並於2020年2月禁止薄荷味及煙草味以外的加味煙彈式電子煙。一項最近發表的研究探討了這兩項控煙措施與美國成年人煙草使用的關聯。 |
|
煙草商外洩的文件揭示了其干預科學和政策的秘密行動 《世界衞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公約》)第5.3條訂明,締約方應儘量避免與煙草業接觸,以保障公共衞生政策免受煙草業的商業及其他既得利益影響。然而,最近外洩的文件揭示煙草業如何操控科學研究、爭取醫學界、政治界及其他界別的支持以及干預控煙政策。 |
|
戒煙後使用電子煙增加患上肺癌的風險 煙草業不斷推出所謂「減害」產品企圖減低吸煙人士的顧慮,竭力令吸煙人士持續對尼古丁上癮,從而從使用者身上賺取利潤,例如數十年前推出的捲煙濾嘴和啖味煙,以至近年的電子煙及加熱煙草產品。儘管世界衞生組織一再重申電子煙及加熱煙都不能有效幫助戒煙,煙草業仍積極鼓勵吸煙人士轉用用這些吸煙產品。有關電子煙及加熱煙危害健康的證據不斷累積,最近,一項韓國的全國性研究發現,使用電子煙的已戒煙人士 ,其肺癌發病率和相關的死亡率明顯較高。 |
|
吸煙增加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戒煙可降低相關風險 有關煙害的話題多數圍繞吸煙增加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近年有研究顯示吸煙與大腦損傷的關聯,及早戒煙則可對身體帶來更多好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