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出不窮的煙草宣傳 煙草商瞄準青少年
市場推廣的成功在於策略性地針對潛在顧客。對煙草商而言,青少年便一直是他們關注的宣傳和銷售對象。煙草商的內部文件指出:「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的潛在長期客戶,而絕大多數吸煙者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吸煙。」在全球逐漸加強控煙措施保護青少年的同時,煙草商亦採取不同的手段和營銷策略,針對年輕人、促使他們嘗試吸煙,以填補因戒煙或死亡而流失成年顧客,從而維持其生意利潤。
據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全球有至少3,700萬名13-15歲青少年使用煙草,佔該年齡群組約10%。更令人憂慮的是,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在很多國家更超越成年人,成為年輕人主要的吸煙入門產品。不論傳統煙、電子煙或是其他吸煙產品,其設計、包裝和宣傳等都是吸引青少年成為長期吸煙者的要素。
因此,世界衞生組織將2024年的世界無煙日主題定為「保護兒童免受煙草商侵擾」,要求煙草業停止以青少年為目標銷售煙草產品,並敦促各地政府保護年輕人免受煙草業及相關業界操縱,可見預防兒童及青少年成為吸煙者對促進公共健康、降低吸煙率和減少吸煙禍害的重要性。各國政府均需制定並執行嚴格的控煙政策,以確保青少年擁有健康無煙的未來。
煙草商研究青少年特性 設計針對性宣傳
1990年代,美國多個州份聯合起訴煙草商,指控其故意隱瞞產品危害、欺騙公眾及針對青少年進行不當銷售。最終,美國法院在1998年勒令煙草商公開數百萬份內部機密文件,因此煙草商千方百計令人吸煙上癮的手段得以披露,例如隱瞞吸煙禍害、操緃科學及社會言論、散播誤導和虛假消息、干預控煙的策略,其中包括多種針對青少年的宣傳手法。
煙草商的内部研究表示,大多數吸煙者在成年前已開始吸煙,因此煙草商深入研究青少年族群的個性、生活習慣、價值觀及社交模式等,設計迎合青少年偏好和特性的煙草廣告,務求將吸煙宣傳滲透至其日常生活中,由吸引他們嘗試第一口煙開始,培養他們對煙草品牌的忠誠度,促使他們在成年後繼續吸煙。科學證據證實,人類大腦在約25歲前仍處於發展階段,在此之前長期接觸尼古丁會損害大腦發育,改變大腦神經系統,導致青少年更容易對尼古丁上癮、煙草商誘導年輕人成為長期煙民的策略亦更加奏效。
青少年的特點 |
煙草商針對性宣傳吸煙的手法 |
新生活及社交圈子變化(如升學、就業等) |
|
傾向嘗試不同事物、尋求新體驗 |
|
高度參與群體生活,容易受同儕壓力影響 |
|
渴望建立個人身份 |
|
煙草產品以口味、設計、外觀吸引青少年吸煙
為了迎合青少年,煙草商投入了大量資源研發不同類型的吸煙產品。對於初次接觸煙草的青少年而言,吸煙的刺喉感及苦澀味往往可防止非吸煙人士嘗試或持續吸煙。為此,煙草商費煞思量,加入各種調味劑和添加劑,推出多種誘人的口味選擇(如水果、糖果、薄荷等),提升吸煙產品的口感,繼而降低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抗拒感,營造出較少害處的錯覺。因此,膠囊捲煙、電子煙和水煙等以眾多口味出售的吸煙產品比原味吸煙產品更能吸引年輕人的目光,而這些口味亦是他們嘗試使用的主因之一。
除了口味選擇,吸煙產品的設計及外觀亦是能特別引起青少年的好奇。以近年在外地流行的電子煙為例,其設計新穎,外型如同電子產品及文具,而且輕巧易攜,能隱藏於日常用品中。加上其水果或薄荷等氣味在使用時不易於察覺,令青少年能在學校等禁煙場所悄悄使用,進一步增強了這類產品的吸引力。然而,這些產品與傳統捲煙及其他煙草品同樣有害,但因其新奇外觀和吸食方式,以及早期煙草商的誤導宣傳下,令市民尤其青少年對其成癮及潛在健康風險的警覺大大降低。
香港情況
|
操控產品及價格 降低青少年購買煙草的門檻
一般而言,青少年的可支配收入較成年人低,對價格更為敏感。當煙草產品的價格越高,其購買煙草產品的負擔能力便越低。因此,對比煙草商自行調高煙價,透過增加煙草稅而令煙價提升,是最有效預防青少年開始吸煙的控煙措施,對社會更為有利。
然而,煙草商利用不同手段來消除煙價提升的影響和規避控煙措施。根據煙草業監察機構Stopping Tobacco Organizations and Products (STOP) 的報告,煙草商常用的六種操縱價格的策略包括(1)以調整煙草產品價格干擾煙草稅佔零售價的比例;(2)推出較便宜的新品牌、新品牌線及新產品,以鼓勵無法負擔高價格的吸煙人士轉用;(3)針對不同消費能力的群組訂立差別定價及提供促銷優惠;(4)階段式上調煙草產品價格,以減少一次性大幅漲價對吸煙者的直接影響;(5)減少每包煙的捲煙數量或煙草含量以掩蓋實際價格升幅,令吸煙者難以察覺,從而避免價格調整帶來的負面反應;以及(6)改變產品特徵或生產方式,使之符合較低稅階。這些手段均是煙草商慣常採用應對和削弱增加煙草稅的效力,阻撓吸煙人士戒煙或減少吸煙的決心。
就消費能力較弱的青少年而言,煙草商會則會推出低價品牌、試用價或單支捲煙,降低青少年購買的門檻,令青少年能以較低的價錢獲得煙草。此外,電子煙等另類吸煙產品亦為控煙帶來挑戰。電子煙在沒有禁制的國家迅速流行。寬鬆的法規和滯後的稅收政策使得電子煙商能夠利用這些漏洞來推廣其產品,例如銷售較廉價的一次性電子煙、提供促銷優惠、網購優惠等活動吸引青少年購買。
香港情況
|
煙草廣告鑽研漏洞 軟性方性向青少年推廣
香港在控煙法例實施前,煙草廣告氾濫,吸煙行為更成為社會常態。煙草商利用電視、報章雜誌、廣告牌、交通公具等渠道作鋪天蓋地式宣傳,當中不乏投放大量以青少年為主角的廣告,將吸煙塑造成成長、獨立、自由以及表現自我的象徵,以吸引青少年吸煙。
自1982年《吸煙(公眾衞生)條例》訂立後,社會對吸煙危害的認識逐漸加深,全球陸續開始全面禁止煙草廣告,包括電視、電台、印刷媒體和戶外廣告等,以減少煙草商對大眾尤其是青少年的影響。然而,煙草商的宣傳並未就此消停。他們鑽研法例的漏洞或未及涵蓋之處,巧妙地設計策略,透過其他平台和手段,以間接營銷、隱蔽贊助活動及軟性宣傳來滲透至大眾日常生活,接觸青少年,例如:
- 銷售點宣傳:煙草產品往往被陳列在店舖的顯眼位置,例如收銀處正後方,亦常被放置在兒童視線的高度範圍,特別是在零食和糖果的附近,以增加他們留意並接觸的機會。而陳列或擺放煙草產品的燈箱設計美觀奪目,更配有具有品牌元素的圖案。有研究指出,在銷售點經常接觸煙草廣告的兒童和青少年有更高機會開始吸煙。
- 隱蔽贊助文娛體育活動:透過贊助文娛體育活動來增加品牌曝光率、提高青少年對其品牌的吸引力是煙草商慣常使用的技倆。例如STOP的調查報告揭發,煙草商曾長期透過贊助一級方程式賽車賦予其品牌冒險和自由的形象,吸引喜歡挑戰和冒險的青少年。儘管自2006年,國際汽車聯盟已禁止煙草廣告,包括在賽事場地、車身及選手服裝上展示品牌商標等,但煙草商依然採用其他方式規避限制,例如使用品牌相關的口號、配色或符號,讓觀眾無形中聯想到其產品,從而達到宣傳目的。
- 社交平台宣傳:青少年使用社交平台的情況普遍,亦令煙草商有機可乘,透過社交平台接觸青少年,向他們的灌輸吸煙的錯誤觀念。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報告,煙草商利用全球社交平台投放跨國廣告,以規避各國針對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的禁令。英美煙草公司和菲利普莫里斯國際推廣電子煙、 口含煙和加熱煙的內容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的瀏覽量超過了34 億次。另外,煙草商亦利用這些平台贊助受到年輕人追捧的網絡紅人或擁有大量觀眾的「素人」,讓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與吸煙相關的生活化内容。這些內容不會標示為廣告,圖片和影片卻呈現吸煙「時尚」、「潮流」、「生活品味」等形象,引導觀眾尤其使青少年錯誤聯想吸煙為尋常行為,甚至跟風模仿。部分亦會列出品牌相關的口號,建立煙草品牌的正面形象。
香港情況
|
防止青少年開始吸煙 控煙須與時並進
正如煙草商曾經指出:「如果年輕人不再吸煙,這個行業必定衰落。」因此,煙草商開拓青少年市場的手段可謂層出不窮。雖然各地政府已推行多項被證實有效防止青少年吸煙的控煙措施,例如提高煙草稅、禁止煙草產品廣告、促銷及贊助、禁止加味煙等,但煙草商仍利用法例漏洞及創新宣傳渠道規避控煙,特別是新形式的吸煙產品/方法,減低青少年對吸煙禍害的戒心,並增加他們對吸煙的好奇和接受度。
要有效減少吸煙人口,則要及早展開預防教育工作,自小灌輸學生不吸煙的態度,例如為不同年齡的學生設計適切的無煙課程;將控煙教育納入恆常課程中,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接觸相關知識;提供資源和指導予家長以幫助他們在家庭中傳遞不吸煙的價值觀。政府必須提供足夠資源,以支持學校展開無煙教育。
此外,政府的控煙策略亦必須與時並進,適時更新和強化現行控煙法例,並以防患未然的原則及早推行嶄新有力的控煙措施,以保護青少年遠離吸煙的引誘。根據委員會《控煙政策調查 2023》,受訪者普遍支持限制下一代接觸吸煙產品的措施,包括提高合法購買吸煙產品的年齡至21歲 (72.5%);實施「無煙世代」政策(即禁止特定年份後出生的人士吸煙和購買吸煙產品)( (67.8%及63.5%);及禁止吸煙產品添加味道(61.6%)等。
防止青少年吸煙是控煙的重要一環。政府在2024年中宣布了針對下階段控煙的長、中、短期措施,當中包括減低煙草產品對青少年的吸引力的措施(例如禁止管有電子煙、禁止加味煙和推行全煙害警示包裝);預防青少年接觸煙草的措施(例如禁止煙草產品陳列、禁止向18歲以下人士提供煙草、「無煙世代」政策);及加強學校無煙教育的措施。期望有關立法工作能儘快展開,社會各方必須攜手支持,令相關措施能及早落實推行,為下一代創造健康、活力的環境,保障社會未來棟梁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