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導致多種疾病,包括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12種癌症等,對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健康負擔。最近有研究估算,吸煙對香港造成的死亡個案和經濟成本不但持續高企,而且顯著上升。
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按照「全球疾病負擔、傷害及風險因素研究」(一項全面的全球死亡及傷病研究)的數據推算香港因吸煙引致的死亡人數及經濟損失。在2021年,吸煙及二手煙導致13,934名35歲或以上的人士死亡(佔總死亡人數26.3%),及港幣約99億元(12.7億美元,佔本地生產總值0.3%)的經濟損失,當中包括約港幣30億元(3.87億美元)的直接成本及約港幣68億元(8.78億美元)的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公私營醫療機構的相關醫療開支、中醫診所的相關醫療開支、及公共戒煙輔導服務的開支,當中約港幣27億元(3.42億美元)源於吸煙,而約港幣4億元(4,500萬美元)源於二手煙。大部份的直接成本都由公營醫療系統所承擔,並以慢性阻塞性肺病、氣管、支氣管及肺癌、中風和糖尿病的醫療開支最高。間接成本則包括因提早死亡所造成的生產力損失、因病缺勤以及長期護理(如護理院)的費用。
為直接對比2011年的情況,研究團隊按照一項本地病例對照研究(「香港生活方式與死亡研究」)的數據再次作推算,所得出2021年因吸煙而死亡人數(4,569人)雖然比2011年減少,但經濟損失(約港幣82億元(10.5億美元))仍遠高於2011年。
儘管香港的吸煙率由2010年的11.1%下降至2021年的9.5%,但利用「全球疾病負擔、傷害及風險因素研究」的數據估計香港2021年因吸煙導致死亡的人數及經濟損失仍顯著高於2011年(死亡人數6,826人,經濟損失約港幣56億元)。除了通脹與科技進步推高醫療開支,病人由基層醫療轉往專科治療也是醫療開支增加的原因。研究指出,吸煙人士佔專科門診病人的比率由2011年的19.9%上升至2021年的22.4%。這反映了煙害的漸進性特質,複雜的慢性疾病隨吸煙人士年齡增長而浮現。科學界對吸煙相關疾病的認知增加也是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估算上升的原因。
香港大學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顯示香港因吸煙導致的經濟損失正在增上升。即使吸煙率下跌,仍不斷攀升的醫療開支證明了實施強而有力的控煙措施以減少及淘汰吸煙行為的必要性。政府已提出多項控煙措施,以進一步降低吸煙率。委員會敦促政府及立法會儘快通過有關措施,以保障公共衞生並減少經濟損失。同時應該為煙草終局設下清晰目標和時間表,以終結煙草流行及其禍害。
資料來源:Tobacco Control (只提供英文版本)